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7月13日 头版
(对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的专访稿)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我倍感振奋和鼓舞,这是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和关怀。”作为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提起这份关怀,内心感到非常温暖。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鼓舞,更是对大家的勉励。李兰娟说,我们要认真学习好、深入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攻克医学难题,攀登科技高峰,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进武汉科学抗疫
至今,很多人仍清楚地记得,李兰娟摘下防护镜和口罩后的那张照片,两颊的深深勒痕,让全国老百姓为之泪目。
那时正是湖北战疫最吃紧的时候,年逾古稀的李兰娟——这位我国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主动请缨,白衣执甲,夜以继日地守在武汉,殚精竭虑地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反复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
质如白离德若兰,心济苍生愿国安!
李兰娟回忆,2020年1月18日,她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19日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闭门会议上对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开展分析研判,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果断指出已存在“人传人”,提议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把疫情控制在武汉,做到不进不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现和追踪传染源等关键性建议。
1月20日,李兰娟列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严格隔离等提出具体建议。国务院当即做出决定,将新冠肺炎按照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方式。当日下午,全国抗击疫情的警报正式打响。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
随后,李兰娟听到武汉的病例越来越多、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消息,心急如焚。2月1日上午,李兰娟请求驰援武汉,快速集结了感染病、人工肝、重症医学等专业的精兵强将,亲自挂帅“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再赴武汉。
她率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冲在抗疫一线,指导重症患者救治,并创新性地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武汉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
在武汉的每一天,李兰娟都忘我地扑在救治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李兰娟告诉记者,5月30日,她三进武汉,科学解读千万人核酸检测数据,认为“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武汉的绿码应被承认,应该为武汉正名,促进武汉复工复产复学”。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李兰娟不仅是一位医者,还是一位科技工作者。
面对非典、甲型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多次重大疫情,李兰娟均带领团队在病原、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她创建了新突发传染病防控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在发现新病原、确认传染源、明确发病机制、有效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取得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科技是战胜大灾大疫的有力武器。在科研中,她首次发现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源头,揭示细胞因子风暴是重症化关键机制,创造性运行李氏人工肝消除细胞因子风暴,创建“四抗二平衡”治疗新策略,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株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
李兰娟2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7天内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成功阻击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被世卫组织评价为“国际典范”。
2018年1月,李兰娟团队领衔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此次,面对全球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李兰娟团队及时总结宝贵的战疫经验,与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李兰娟更加坚信,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要坚定创新自信。
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李兰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积极发扬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类的精神,继续攻坚克难,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为此,李兰娟努力着,也殷切地期望着,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能为人民、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